刷不完的短視頻,看不盡的彈幕墻,當指尖在屏幕上起舞時,你可曾想過:誰在守護這個數字世界的純凈?近日,全國網絡舉報戰線亮出成績單——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指導全國各級網信舉報工作部門、主要網站平臺受理網民舉報色情、賭博、侵權、謠言等違法和不良信息三年來清剿超200億條有害信息,關閉4.2萬家違法網站,這組震撼數據背后,藏著每個網民的“清朗”密碼。受理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,是全國各級網絡舉報工作部門和主要網站平臺的重要工作,也是加大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處置力度的應有之舉。
舉報鍵就是“清朗盾”。如今的網絡空間如同永不落幕的嘉年華,但狂歡背后暗藏陷阱。從“AI換臉”詐騙到網絡暴力人肉搜索,從“毒雞湯”到“流量密碼”騙局,每一條有害信息都可能成為刺向無辜者的數字利刃。這時候,舉報鍵就成了普通網民手中的“清朗盾”。就像朝陽大媽守護社區安寧,每個網民點擊舉報的動作,都是在給網絡生態做“大掃除”。
清朗行動背后的“組合拳”。網信部門的治理智慧令人眼前一亮:既有“護苗”行動為青少年筑起防火墻,又有“劍網”出擊斬斷黑色產業鏈。最妙的是“飯圈”整治這招“乾坤大挪移”,讓瘋狂打榜、互撕謾罵的亂象逐漸退燒。但真正讓人拍案叫絕的,是監管部門把集中整治做成了“連續劇”——從春節期間的謠言阻擊戰,到開學季的防騙總動員,治理節奏踩著社會脈搏跳動。
數字治理的“持久戰”邏輯。面對野草般瘋長的有害信息,突擊整治如同暴雨沖刷,而長效機制才是潤物春雨。某直播平臺引入“AI鑒黃師”24小時盯防,某社交APP推出“謠言粉碎機”即時彈窗,這些科技與制度的“雙劍合璧”,讓治理效率呈指數級提升。但最關鍵的,還是培養網民的“數字潔癖”——當看到虛假信息就像看到地上的垃圾,隨手舉報成為條件反射,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。
清朗網絡需要“眾人拾柴”。在杭州某互聯網公司,程序員小張開發了“謠言雷達”小程序;成都退休教師王阿姨組建了“銀發監督隊”;深圳中學生發起“清朗校園手賬”創作大賽……這些民間智慧正在編織成全民參與的防護網。正如直播帶貨不能沒有品控師,網絡空間也需要億萬“云監理”。當我們不再做沉默的旁觀者,每條舉報信息都是點亮網絡文明的螢火。
治理網絡亂象沒有“休止符”,就像每天都要打掃房間。從“清朗·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”到“凈網·秋風”專項行動,監管利劍始終高懸。但更值得期待的是,當每個網民都成為網絡空間的“園丁”,用舉報鍵修剪雜草,用正能量澆灌花朵,我們終將收獲一個既有煙火氣又有書卷氣的數字家園。畢竟,清朗網絡不是一個人的戰斗,而是一群人的浪漫。(供稿:寧夏網信辦舉報中心 寧任平)
寧夏新聞網(www.aqonline.com.cn)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
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-2012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宜居路156號 郵編:750001 新聞熱線:0951-5029811 傳真:0951-5029812 合作洽談:0951-6031787